一年一度的“中国音乐电视大赛”又在1998年元旦揭晓了。回眸1997年中国音乐电视所经历的一浪高一浪的热潮之后,人们看到了中国音乐电视正日趋成熟,形式亦日趋多样化。然而,在这种看似热热闹闹场景的背后,所存的隐患也较明显地暴露出来。
1997年的中国音乐电视出现的问题,最大的莫过于题材撞车重复,一首《大中国》唱遍了华夏神州,随之民歌便蔚然成风;《拉萨谣》使大江南北劲吹一股西藏风;香港回归、八运会等重大题材的歌曲铺天盖地。应当看到音乐电视表现重大题材可谓一个新的服务内容,但题材的严重重复使原本可能出现的精品也淹没在随波逐流之中,随之而来的是应时应市的粗制滥造的作品大量面市,这些作品无论艺术性,还是观赏性都大打折扣,使一部分观众感到厌烦和倒胃口,急于更换频道。而大量军旅作品如潮水般的涌来,那些大同小异、缺乏深刻内容和表现手段生硬的作品硬推出来,也使观众感到扫兴。
音乐电视画面组合的低劣和拼凑更是眼下音乐电视发展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挂历式”的制作虽投资巨大,风景也较优美,因同音乐相差甚远,有些作品难免不存在呆板和落套之感;“电脑式”一连串电脑特技为底数,衬上歌手青春亮丽的形象,虽给人活泼新颖之感,但由于制作条件和技能限制,其手法和信息无法与国外一些上乘作品匹敌,甚至还出现了同样电脑底数换上不同歌手,变成两部音乐电视的情境;“故事式”把歌词化作一个短剧,虽比较和谐优美,但有些作品难免牵强附会之处让观众难以接受;除此之外,还有“婚纱照”之类的表现手法,既然“音乐电视”是利用电视画面手段来补充音乐所无法涵盖的信息和内容,那么,我们就应以影像来渲染歌曲的气氛和意境,从而揭示音乐所要包容的内涵与外延,给人们一种优美的享受。而眼下那种简单近求画面热闹好看的做法会不会把音乐电视带进一个狭窄的死胡同呢?
影响中国音乐电视创造出优秀作品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音乐电视的初创缺乏优秀的音乐作品,一些平平淡淡、无病呻吟的作品充斥音乐电视,重形式轻内容,重外延轻内涵的作品更是不乏其数,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使观众未能从这么巨大的投入中享受到自己喜爱的作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和失望。而那些缺乏生活体验的音乐人,往往又表现出某种自命不凡,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音乐电视人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
当然,还有一句话非讲不可,中国音乐电视要想健康有序地发展,培养一支评论员队伍也是不可缺少的。对于这一点,无论是《中国音乐电视60分》,还是《音乐电视城》和《东西南北中》都是无法与《足球之夜》对中国足球的理解那样深透相比拟的,虽然音乐与体育有别,但中国音乐电视要想发展,就应该抛弃那表面的东西,而埋头向下研究,找出音乐电视发展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并遵循这个规律来引导中国音乐电视向着健康有序的方面发展。
中国音乐电视已经上路,但愿一路走好。